“王婆卖瓜、自卖自诩”,商家喜欢自我宣传,这本无可厚非。可由于网购具有“看得见、摸不着、试不了”的特性,买家的消费决策就会更多依赖于其他购置者的购物评价。但是,往常有很多卖家动起歪脑筋,经过制造虚假买卖购置好评,短期内快速提升本人的排名。这种被称作“优化”的行为是如何停止的?对网络运营环境有哪些恶劣影响?该如何有效整治?请看本报记者的调查。
——编 者
吴秋余 郑嘉璐
■几百元就能买来销量和好评
消费者轻信“好评”受骗,守信卖家“失分”被挤出市场
“买之前看用户评价,都齐刷刷说质量特别好,可翻开快递盒子一看基本就没法吃!”云南昆明的大学生曹益铭不久前在淘宝上购置了一盒玫瑰糖,拆开后却发现盒子中的糖块都粘在一同,糖纸散落一旁。“跟图片差得太远了,连糖纸都没包好,这多不卫生呀。可对方说食品售出概不退货!”
让小曹无法了解的是,这家店在淘宝同类商家中综合排序第一,销量和评分都挺高,大局部用户都给了好评。“我之前网购都是看销量、评分和用户评价来选择物品,这些信息真是越来越不靠谱了。”曹益铭说。
与小曹相比,经常网购的山东潍坊白领邱阳关于“优化”曾经视而不见,她还总结了一些区分“优化”的网购技巧:“假如每一条评价都在一二百字,还都配上图片,这家店就不可信了。要不是卖家恳求,有几个人会写那么长的评价还配上图片呢?连措辞、语气都一模一样。”除此之外,短时间内追加评价,评价内容空泛、不直接描绘商品,都是她判别“优化”的根据。
刚从福建厦门某大学毕业的林思思通知记者,为了防止被虚假评价诈骗,她在网购时会尽量选择固定的几家店铺。而在生疏的网店购物时,她还会运用淘宝开通的“问大家”功用,向之前买过这款商品的顾客直接发问,以取得最真实的评价。
“在网购环境中,由于信息不对称水平较大,消费者在决策时只能依赖接触到的外部信息,也就是销量、评价等数据来作出判别。”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教授张耕说,“优化”行为扭曲了消费者的判别根底,诱使他们做出错误决策,消费者的网购体验必然遭到极大的影响。
理想中,“优化”行为在影响消费者购置决策的同时,也严重扰乱网商运营次序,以至构成“劣币驱赶良币”的恶性循环。
山东济南的黄女士运营一家母婴用品店曾经半年多了,但生意不断不太好。“同样品牌、质量的母婴用品,有些店铺的标价贵很多,销量却更高。我敢说他们都是经过‘优化’进步的关注度,可我没有证据,没法告发。”黄女士说,往常在网商这一行,“优化”已是公开的机密,特别是刚开业的店铺,要想在短时间内吸收顾客、翻开市场,“优化”是最有效的方法。淘宝网也推出了直通车、每日特价等促销手腕,但实践效果都没有“优化”好。
“花几百元就能买来销量和好评,增加店铺的搜索权重,还是很诱人的。”黄女士坦言她思索过“优化”,但忌惮淘宝平台的管理和处分,不断没付诸行动。
“守信卖家会因其他商家的‘优化’造假行为遭受业绩损失,最终要么退出市场,要么同流合污。”张耕说,关于电商平台来说,“优化”行为使得他们无法取得可信的第三方数据,对网店做出公道评价,其结果将挤出诚信卖家;长此下去,消费者将不再信任网购平台,最终网购市场将沦为低劣商品聚集的次品市场。
■“优化”行业范围惊人
专人培训分工明白,“卖好评”15分钟能挣6元
随着“优化”对网购影响越来越大,一些电商平台也采取技术手腕打击“优化”行为。可为什么这种行为屡禁不止以至愈演愈烈?为了搞清“优化”买卖的过程,笔者以大学生身份参加了一个“优化”平台。
在新浪微博中,笔者搜索关键词“淘宝优化”,发现以“网上兼职”“淘宝优化”为名的微博漫山遍野。笔者随机选择了一条,并与对方获得了联络。对方通知笔者,想要做网上兼职,首先要成为该平台的会员。三级会员分别对应33、66、99元的入会费,级别不同,兼职品种及报酬也不同。
在转给客服33元“入会费”之后,笔者被拉进了一个名为“太阳团交流群1”的QQ群,此时该群有近1200个成员,而第二天同一时间,群内曾经开展到1300多人。
客服通知笔者,入群之后,要先承受培训和考核,考核过了才干“优化”。所谓“优化”培训,其实是一段长达半个小时的“优化”教程视频,在对每一个步骤都作出细致的阐明与演示之后,“教师”特地强调:严禁刷手私聊商户,违背此规则的将被踢出。
交流群内还有专人担任考核新人,在完成相应考核后,笔者终于被拉进了名为“太阳淘宝放单群3”的QQ群。
这个群有800多人,既有放单的商家,又有接单的刷手。入群不久,就有商家放出单子:“天猫电脑远程单,3心起,周不过7,佣金6,夏季无袖真丝时髦连衣裙,货比一家1分钟,主宝贝5分钟,双珍藏。”
这句“加密”的“优化”信息大致意义是:“优化”商品为“夏季无袖真丝时髦连衣裙”,“优化”者至少具有3心以上的淘宝会员资历,“优化”时,必需在商品页面阅读至少5分钟,同时要阅读其他同类商品1分钟以上停止比拟,还要将卖家店铺和商品点击珍藏,完成一次“优化”能够得到6元的报酬,此外,同一个“优化”者在淘宝每周“优化”不得超越7次。
笔者理解到,其中阅读5分钟、比拟1分钟、每周不超越7次的规则,是为了逃避淘宝平台技术监管采取的措施。
依照商家的请求,笔者在15分钟左右即完成了相关操作,在把各步操作截图发送给商家后,由商家远程操控完成了付款和买卖流程。当天晚上,笔者的支付宝账号便收到了6元的报酬。三天后,笔者按照商定在网上确认收货并给予了商家五星好评。
截至发稿时,笔者第一次参加的交流群曾经加满了2000个成员的限额。以“放单”为关键字搜索QQ群,能够搜出近400个“优化群”。此外,许多的“优化”业务还会经过YY、QT等社交平台完成,“优化”行业的实践范围之大不可思议。
相比于淘宝商城里卖家较为荫蔽的“优化”买卖,一些购物平台卖家则公开“收买”好评,平台也似乎并不限制卖家“购置”好评的行为。在京东商城,不少第三方卖家都会在商品称号里直接打上“好评返现”“晒单送购物券”等标语,一款价钱80元的儿童餐具,商品引见的第一句就标明“好评返现10元”,而这款儿童餐具至今取得的评价100%为五星级好评。
■屡次打击仍难根绝
排名应凸显诚信度,“刷手”也得承当法律义务
为了避免“优化”扰乱正常的网购次序,近年来监管部门和很多网购平台增强了这方面的惩治力度。
阿里巴巴集团担任平台管理的公关担任人杨树表示,不断以来,阿里巴巴都坚决反对“优化”行为,目前曾经采取了一系列打击“优化”的措施,例如“优化”产生的买卖量将一概清零,参与“优化”的双方将被封号、降权等。
据报道,今年5月份,阿里巴巴联手重庆工商破获亿元“优化”案,将运营了五年的“优化”网站“蓝天店主网”关停,上百万“优化”流水资金被冻结。因法律及监管缺位,“优化”组织者杨某夫妇经过购置搜索引擎关键词、QQ群推行的方式公开招徕生意,广告费高达每月上万元。截至案发,已有多个电商平台的数千家卖家参与,累计雇佣刷手到达18万多人。
此前,阿里巴巴也曾打掉过数千人的“优化”团队,但由于相关法律规则的缺失,除了行政处分和网络平台的监管措施,很难追查“优化”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其他法律义务。
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蒋海松以为,按现有的法律规则,“优化”行为也属于违法,“这是以虚拟买卖、删除不利评价等方式,为本人或别人提升商业信誉的不合理竞争行为。不过各项法律规则针对‘优化’行为的表述较为零散,不够系统,惩治力度也不够,缺乏约束力和执行力。只要立法部门完善立法,执法部门严厉落实,‘优化’行为才干被有效遏制。”
张耕以为,目前打击“优化”固然获得了一定效果,但在现有制度和网购环境下,很难根绝“优化”行为,所以需求思索优化排名制度,不宜再把好评、销量等作为排名的独一根据,而要把诚信度、资质等作为更重要的参考指标,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,不要轻信商家的好评记载。“在国外,电商普遍遭到税务部门的严厉监管,呈现‘优化’行为时,首先会被认定是严重的逃税行为,税务部门惩罚力度十分大,卖家将付出相当高的违规本钱,所以大量的、成产业链的‘优化’现象很少呈现。”张耕说。
蒋海松特别提示,“优化”这种不合理竞争行为的主体不只包括卖家和“优化”平台的组织者,也包括参与其中的“刷手”,假如明知是虚假宣传、是“优化”还参与,“刷手”也要承当相应法律义务。
猜你喜欢